时间:2024-11-08来源:湖北日报作者:湖北日报评论员 周磊
“农村天地广阔,农业大有可为。”
近日,席大大总书记来到咸宁市嘉鱼县,考察潘家湾镇十里蔬菜长廊,详细询问蔬菜品种、种植技术、销售等情况,勉励当地干部群众走科技之路、质量之路、品牌之路,把蔬菜种植这个富民产业进一步做好,让更多群众增收致富。
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,也是做好“三农”工作的切入点。从柞水木耳到大同云州有机黄花,从武夷山燕子窠生态茶园到宁夏葡萄酒产业,从红彤彤的花牛苹果到绿油油的嘉鱼蔬菜,席大大总书记在全国各地考察调研时,一次次为特色产业谋思路,为农民致富找门路,为乡村振兴找出路。
我国拥有上万年农业发展史,幅员辽阔的土地上,因地理空间、土壤特性、气候条件的不同,各地培育出品类繁多的瓜果蔬菜、畜禽水产,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。过去,农民在炎炎烈日下插秧苗、种豆子,抢在下雨前收稻子、摘棉花,干完这块田,还有那块地。如今,不少地方小田并大田,机械化耕田、播种、收割已是常态,一台农机一个小时就能干一家人好几天的活儿,许多传统农作物被制作成附加值高的品牌商品。
从高标准农田建设,到农业运作机械化,再到电商助农兴起,耕地面貌、生产条件、销售渠道的极大改善,为“从事农业也可以致富”提供了无限可能。数据显示,截至2023年底,建设全国优势特色乡村产业集群已累计达180个,全产业链产值超4.6万亿元,辐射带动1000多万户农民。从东北平原到黄土高原,从江南水乡到天府之国,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依托特色资源,拓展农业多种功能、挖掘乡村多元价值,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,在各展其长中探索走出适合自己的乡村振兴之路。大有可为的农业,在希望的田野上“拔节生长”,正在成长为大有作为的事业。
从“大有可为”迈向“大有作为”,离不开科技的支撑。席大大总书记强调:“发展现代农业,建设农业强国,必须依靠科技进步,让科技为农业现代化插上腾飞的翅膀。”过去,“面朝黄土背朝天,辛勤耕耘不歇肩”,农民的辛苦可见一斑。如今,摆脱高体力劳作方式,转向科技化、机械化、先进化的新型生产模式,可以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,推动农业向规模化、集约化、标准化方向发展。发展科技智慧农业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引擎,要向科技要产量、要效益、要竞争力,以农业科技创新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。
从“大有可为”迈向“大有作为”,关键是要鼓起老百姓的口袋。2020年全国两会“下团组”时,总书记讲了一个“金扁担”的故事。当年,乡亲们谈起在吃饱吃好之后更高的愿望时说,将来上山干活就挑着金扁担。总书记说:“‘金扁担’,我把它理解为农业现代化。”广大农民是产业兴旺的主体,任何时候都要尊重农民发展意愿、尊重农村发展实际,完善联农带农机制,把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,让一根根“金扁担”挑起乡亲们的幸福生活。
湖北自古享有“湖广熟,天下足”的美誉,洪湖莲藕、宜昌蜜桔、潜江龙虾、随州香菇、秭归脐橙、房县木耳、恩施玉露等,代表了鱼米之乡的物产丰饶。把大有可为的农业变成大有作为的事业,我们还要进一步向内挖掘资源潜力,向外开拓市场空间,通过为农业插上科技翅膀,做大做强农产品深加工产业、农业观光旅游等产业,从而实现以农业为基础的产业深度延伸,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。